2017年可以称之为“人工智能元年”。2017年8月23日,刘延东副总理在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式上指出:“机器人作为引领世界未来的颠覆性技术,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社会生产和消费向智能化转变,进而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中国政府重视和推动机器人技术、产品、业态和模式创新,推动机器人深度融入生产生活。”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战略部署了人工智能产业。在智能教育的发展方面强调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开展智能校园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7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特别指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再次引燃人才战争,未来制造强国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竞争的是技术无法替代的人才,竞争的是具备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知识的各类人才,竞争的是有数字技能的专业人才。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认知学习理论的不断完善,机器人在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领域的应用也表现出无可比拟的价值和影响力。对人工智能、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研究也成为时代赋予的使命。
在这种大背景下,2017年12月23日,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育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和智童时刻(厦门)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人工智能、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机遇与挑战”研讨会在京举行,会上同时发布了两个报告:《全球教育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和《人工智能与劳动力市场变革:机遇与挑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二处处长吴刚、教育部中国技术供需在线副主任、高校科技产业化促进中心有限公司总裁林少伟、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教育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赖德胜、智童时刻(厦门)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教育部“蓝火计划”教育机器人研究院院长郭长琛、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副院长、系统分析与集成实验室主任韩战钢、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研究员郭戎、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教授、集智俱乐部、集智AI学园创始人张江、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岳昌君、青岛大学青岛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孙百才、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中心主任郑勤华、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高文书、看准网联合创始人、Boss直聘副总裁任岩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长安、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教授尉建文、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董春雨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分党委书记、教授孙志军主持,主题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育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宏波主持。
合影
研讨会发布的报告一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育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组织撰写的《全球教育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7)》,是该中心发布的第一本报告。《报告》紧紧围绕教育机器人主题,从产业的视角分析了2017年教育机器人的发展现状、驱动因素、用户需求、市场规模及未来趋势,概括来说:第一,教育机器人行业进概述,包括对教育机器人的科学界定和相关分类;第二,教育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从国内外教育机器人起源与发展,教育机器人产品案例,教育机器人市场规模,以及2017年教育机器人行业动态;第三,教育机器人行业发展的驱动要素和技术基础,包括环境因素和技术因素;第四,教育机器人行业用户需求分析,分为不同年龄用户需求和教育机器人需求分析;第五,教育机器人产业生态结构,包括产业链框架、产业链发展现状以及产业关系的发展;第六,教育机器人行业投资行业状况,以及2017年国内教育机器人行业融资情况典型案例;第七,教育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前景及趋势,包括产品的预期与趋势,需求的趋势,行业发展市场空间庞大,以及教育机器人发展面临的挑战。
研讨会发布的报告二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育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组织撰写的《人工智能与劳动力市场变革:机遇与挑战》。《报告》在“中国制造2025”和智能制造的背景下,探讨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究竟会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带来什么影响?它与历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有什么相似,又有什么不同?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转型会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面临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政府部门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应对这一变革?本报告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讨论:第一,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定义、使用与开发现状,以及未来的预测;第二,研究了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的“就业替代”效应和“就业创造”效应,就业呈现两极化特征以及未来工作模式发生变化;第三,提出了三方面的应对措施,包括教育的应对与变革,企业、政府与劳动者协同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并尝试性探索了一个可能的选择,即对“机器人”征税。
两份报告的主持人赖德胜教授认为,受到国家政策和教育策略的双重催化,加上市场的刚性需求和技术的发展支撑,教育机器人行业必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市场挖掘潜力,成为新蓝海。与此同时,以人工智能、数字化为核心的技术进步将持续推动中国劳动力市场向着技术偏好型方向转变,一些原本需要人力的任务变成了自动化任务。此外,未来需要更多技术分析等高技能的工作,而新型工作形态也会对劳动关系和劳动力市场结构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基于此,两份报告提出关于推动教育机器人产业发展、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协同发展的相关建议。
(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教育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